山 东 船 舶 工 业 简 报
第2期(总第6期)
山东省国防科工办船舶处
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2008年5月16日
目 录
经济运行
● 2008年一季度全省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2008年一季度全省船舶工业主要指标排名
行业动态
●省委书记姜异康考察海西湾造修船基地
●姜大明省长听取省国防科工办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
●王军民副省长主持召开船舶工业发展专题会议
●全省船舶工业发展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我省出台关于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
●全球船舶融资重心移向亚洲
●企业信息
●我国首套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在青岛研发成功
●“世界第一吊”投产
●山东新船重工管舾装制作有限公司投产
●国内首艘LNG船交付
●大连船舶重工VLCC建造速度追上国际先进
●政策法规
●关于加快山东省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
2008年一季度全省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一季度,全省船舶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列入统计范围的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8.4亿元,同比增长68%;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39%;销售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28%;利税5.4亿元,同比增长10%;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出口交货值22亿元,同比增长84%。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是造船三大指标保持平稳增长。交付船舶42艘,完工量11.4万载重吨,占全国完工总量的3.1%,居全国第6位;新承接船舶订单85艘,67.6万载重吨,占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的5.1%,居全国第5位。手持船舶订单381艘,727.7万载重吨,占全国手持船舶订单的4.1%,居全国第6位。
二是船舶配套业发展迅速。全省配套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行业的53%,销售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行业的65%。生产船用钢板41.23万吨;船用中高速柴油机3139台/83万千瓦;船用锅炉256台;船用风机1628台、电机16708台/178221千瓦;锚链14580吨;船用阀门363.5吨;生产船用航行数据记录仪146台,舵机12台、铰链机5台;轴系锻件204吨。
三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增势强劲。一季度,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实现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同比增长82%,工业增加值3.2亿,同比增长56%,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1.1亿,同比减少7%;利税1.3亿,同比减少8%。新承接海洋平台2座,现手持海洋平台17座,手持订单金额85.7亿元,其中出口订单11.2亿美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对造船企业的影响开始显现。今年一季度我省船舶实现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和7%,但增幅同比下降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造成的。
钢板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一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船用钢板价格普遍上调30%左右,直接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个别企业受目前钢材市场供不应求现状的影响,无法采购到足够的原材料,生产进度减缓,延误交船工期,对企业利润带来不利。同时,劳动力费用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成本。
人民币升值带来不利影响。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呈加速之势;今年一季度,这种势头有增无减,累计升值超过4.1%。由于我省船舶订单主要以出口船舶为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尤其强烈。另外,部分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加大及个别企业考虑到主要配套设备的市场供求及价格因素,一次性购入多套主机等大型船用设备,致使部分造船企业短期内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利润减少。
二是船舶设计能力薄弱问题依然突出。我省船舶设计能力普遍薄弱,企业的生产设计主要由大连、上海等地的船舶设计公司来完成。目前我省各主要船厂船舶订单均十分饱满,设计任务十分繁重,直接造成部分造船企业的设计要求以及图纸的二次审定不能得到及时满足,个别企业甚至出现工人无活可干的现象,导致工期延误,给企业利润带来影响。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几点建议
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出口增幅放缓,宏观调控效果显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出现波动,升值速度可能放缓。但中期内,人民币升值势头已不可逆转。人民币加速升值对船舶工业造成的影响是不利的,造船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一方面,造船企业可以考虑采取主动性策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比如,争取以非美元货币接单、结算、争取船东加大前期付款比例,加快付款节奏;另外还可以考虑在合同中加入汇率风险共担条款。同时,为降低成本,国内造船企业在进口船用配套设备时应考虑加大以美元付款的比例,或者加大在汇率走低国家设备采购的比例。
另一方面,造船企业也应采取一系列被动性策略来减少汇率损失。比如,采取主动结汇、提前结汇、远期结汇、外汇期权等一系列国家外汇政策许可的手段和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鉴于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性,造船企业以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率损失时,要与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并请专业人士予以指导。
此外,加快船舶建造速度、缩短收款周期是减少汇率损失最直接有效的非金融手段。
对于我省造船企业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把人民币升值等外在压力转化为进一步加快战略转型、推进创新做强的内在动力,在做好经营管理、提高造船效率、增强科技实力、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狠下功夫,从而迅速提升企业内在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2008年一季度船舶工业主要指标排名
1、造船业销售收入排名前3位地区
排名
地区
销售收入(万元)
1
烟台市
81551
2
威海市
71508
3
青岛市
66700
2、船舶工业销售收入排名前5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万元)
1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53456
2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15809
3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15458
4
山东省威海船厂
15286
5
三进船业有限公司
15000
3、造船完工量排名前3位地区
排名
地区
载重量(吨)
1
威海市
44048
2
青岛市
37000
3
济宁市
22120
4、造船完工量排名前5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载重吨
完工金额
(万元)
1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38616
267512
2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责任有限公司
30000
41005
3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11216
19541
4
山东省航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10720
1132
5
青岛鹤顺船业有限公司
7000
8532
5、新承接船舶订单金额排名前5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订单金额
(万元)
载重吨
1
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
194610
376000
2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88627
72508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工厂
81836
6000
4
荣成市造船工业有限公司
49509
65090
5
蓬莱渤海造船有限公司
30614
27200
6、手持船舶订单金额排名前5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订单金额
(万元)
载重吨
1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1395199
1271960
2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892337
3060000
3
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
504766
1301600
4
山东威海船厂
303100
358200
5
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
258336
148240
注: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手持海洋平台订单11.2亿美元。
7、出口交货值排名前5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出口交货值
(万元)
1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53456
2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24123
3
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
23248
4
山东省威海船厂
15612
5
三进船业有限公司
15000
8、利润总额排名前5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利润总额
(万元)
1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6541
2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6034
3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3940
4
蓬莱巨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1259
5
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
330
9、船舶配套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万元)
1
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只含船板)
271393
2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25544
3
威海济钢启跃船材有限公司
24405
4
潍坊柴油机厂(只含船机)
19395
5
淄博柴油机总公司
15291
6
淄博蓄电池厂
11676
7
青岛欧堡工业锅炉有限公司
6718
8
淄博锚链有限公司
5347
9
青岛锚链有限公司
4861
10
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4062
省委书记姜异康考察海西湾造修船基地
4月9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青岛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陪同下,来到海西湾造修船基地考察。
在听取了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立项、发展规模、设计能力和近远期规划后,姜异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企业厂房内的设备,并详细询问了造船设施建设情况、大造船的建造流程和企业今后三年的总体发展思路等。随后,姜异康一行实地考察了国内最大的30万吨级修船大坞。
姜异康对企业目前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势头表示赞许。他指出,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在山东省造修船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北船重工要充分利用搬迁重建的机遇,加快发展;要注重走品牌之路,“牌子”打响了,订单就会上去。
姜大明省长听取省国防科工办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
5月4日,姜大明省长主持召开省长专题会议,听取省国防科工办关于全省船舶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
姜大明指出,大力发展船舶工业,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我省船舶工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我省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姜大明强调,山东作为后发省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山东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学习吸收先进经验,强化基础,增强能力,培植特色,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船舶工业发展之路。
姜大明指出,要抓好一批重点造船企业,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末培育形成3至5家品牌优势突出、规模优势显著、竞争力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造船大企业集团。要研发特色船舶产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思路,大力培植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品,努力培植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新优势。要发展船舶配套产品,加快发展船用动力设备集群、海西湾基地二级配套、中间产品社会化协作、空白产品研发, 提高本土化配套装船率。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船舶设计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造船专业,加快船舶工业人才的培养。要完善政策措施,大力吸引海内外高级技术专业人才来我省工作。
姜大明要求,要进一步优化船舶工业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职能,制定和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船舶工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要建立船舶工业发展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协调服务和行业管理水平,形成推进船舶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王军民副省长主持召开船舶工业发展专题会议
4月8日,王军民副省长召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船舶工业发展专题会议,听取省国防科工办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王军民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把造船列为重点发展的七个产业链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船舶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新接订单成倍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但是,我省大型造船设施缺乏,大型企业集团数量不多、竞争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
王军民强调,船舶工业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度高,对相关产业带动力强,是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同时,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水港优势。加快船舶工业发展,对于建设制造业强省,推进“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军民就推进造船企业与高校合作,船舶行业统计、企业自主创新、船舶配套业发展和品牌建设、船舶企业对外合资合作、落实优惠政策、造船企业融资、行业质量监管、企业用地用海、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等10个方面问题,对有关部门提出了落实意见和具体要求。
全省船舶工业发展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3月8日,全省船舶工业发展座谈会在青岛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主持会议并讲话。
王军民指出,近年来,山东船舶工业发展速度很快,2007年实现造船完工量翻一番。当前,船舶工业发展形势好,山东区位优势明显,海岸线长,气候条件好,又有大型央企带动,非常适合造船业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造船业发展作为调整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重大举措是毫不动摇的。各级、各部门和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要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船舶工业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王军民副省长对船舶工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一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当前,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能否应对市场变化,关键要看企业发展规划是否科学、产品定位是否合理、核心竞争力是否强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坚持质量取胜。要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建好青岛、烟台、威海造修船基地,提高产业综合实力。二要抓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要支持以海西湾为龙头的造修船基地建设,加快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精心组织策划2008年在建项目实施,加强调度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三要抓好科技创新。要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船舶工业发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四要一手抓造船一手抓配套。要适应造修船及海洋工程发展要求,抓好配套业园区、造修船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配套业专题招商引资,引进世界先进配套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要强化管理服务工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搞好协调服务。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打造企业联盟,促进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召开前,省国防科工办主任王超英陪同王军民副省长到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和有关企业调研。省直有关部门、青岛市及有关部门的领导,造修船及配套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参加座谈。
我省出台关于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船舶配套业发展,今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山东省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充分肯定船舶配套业取得成就,客观指出存在问题,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到2010年,全省船舶配套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销售收入280亿元,利润2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本地化船舶配套设备装船率达到70%,原材料配套率达到90%以上。建立形成与现代总装造船模式相适应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全球化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
《意见》明确了船舶配套业四个发展重点:一是着力推进船用动力设备集群发展。加快船用柴油机研发生产和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曲轴研发生产。二是着力推进船用重点设备二级配套。围绕青岛海西湾船舶工业基地骨干船舶配套企业和其它骨干船舶配套企业开展二级配套。 三是着力推进船舶中间产品社会化协作。建立船舶中间产品生产体系和船用大宗原材料加工配送体系。四是着力推进船舶配套空白产品研发生产。
《意见》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配套发展环境。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有关市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省船舶配套业健康发展。
全球船舶融资重心移向亚洲
日前举办的“香港船舶金融及投资论坛2008”传出消息,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亚洲航运、造船市场持续繁荣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船舶融资业务发展重心正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船舶融资银行挪威银行在亚洲的船舶融资业务达到46亿美元,占其全球业务的20%。未来3年里,挪威银行计划将该比例提高到30%。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相关专家表示,近几年来亚洲航运和造船的持续繁荣,国际船舶融资呈现出由欧洲向中国、新加坡、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转移的趋势。其中,新加坡由于实行多项鼓励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欧洲船东和亚洲船东开办海外机构,因此成为欧洲银行船舶融资业务的聚集中心。
国际融资船舶重心转移,说明各家银行对亚洲船舶融资前景表示乐观。但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挪威银行、荷兰商业银行等欧洲传统船舶融资银行变得更加谨慎,在从事船舶融资业务时,各银行表示将重点对长期稳定的客户和信誉良好的客户开展业务。
中国首套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在青岛研发成功
青岛海德威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完成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开始递交IMO实验申请工作。这将是我国第一家向IMO递交实验申请的单位,而且是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其问世标志着我国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将对我国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船舶压载水带来的海水污染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海德威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使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是当前最佳技术选择之一。该系统与目前世界上其他处理系统相比较,无论从结构、外观设计还是处理能力都具有其他产品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生产周期短、安装维护简单,无须使用50微米的过滤器,出水即可达到IMO水质标准,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运行成本。
“世界第一吊”投产
4月18日上午,随着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章立人先生下达的起吊指令,耸立在大型干船坞上的命名为“泰山”的2万吨桥式起重机徐徐起吊,将1艘110米长,67米宽,型深8米,重量达2万吨的“德浮二号”驳船成功吊起,从而标志着该起重机创造了吊物重量及起重能力等多项世界之最。来自国内外船东、验船机构及社会各界数百名来宾在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2万吨桥式起重机竣工暨启动仪式上见证了“泰山”成为“世界第一吊”的成功时刻。
该起重机是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与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建造的。“泰山”的建造成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海洋平台建造方法,对中国乃至世界海洋工程建造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
山东新船重工管舾装制作有限公司投产
2月16日,山东新船重工管舾装制作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标志着目前长江以北地区首家为造船企业配套船用管件及舾装制作的厂家开始运营。
山东新船重工管舾装制作有限公司位于威海市高新区,专业生产船舶管件及舾装件,是山东省威海船厂的定点配套企业。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分三期建设。自去年5月23日启动后,经过8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2800万元的工程建设。
据悉,投产后的山东新船重工管舾装制作有限公司不仅可以满足整个胶东半岛地区造船业船用管件及舾装制作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威海造船业的整体提速。
国内首艘LNG船交付
4月3日下午4时30分,中船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码头,我国首艘自行建造的液化天然气(LNG)船命名交船仪式拉开帷幕。在世界顶级船舶建造领域,我国获得了“零”的突破。我国船舶工业从此掀开了全新的一页。LNG首制船的交付,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在高科技开发和应用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航运业也由此掀开了LNG运输的崭新篇章。
本次命名交付的“大鹏昊”号是中船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为广东LNG运输项目建造。该船总长292米,型宽43.35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节,于2004年12月开工建造,其建造速度已超过日、韩等国首艘LNG船的建造速度。
大连船舶重工VLCC建造速度追上国际先进
4月3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为马士基集团建造的30万吨级VLCC13号船交付。该船建造从水下到交船只用了38天,创造了30万吨级VLCC水下建造周期的最短纪录。据了解,日、韩等国VLCC水下建造周期目前为50天左右,大连船舶重工VLCC水下建造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于加快山东省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
(鲁政办〔2008〕7号印发)
为加快我省船舶配套业发展,根据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船舶配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山
东省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现就加快我省船舶配套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五”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发展船舶配套业作为拓展船舶产业链、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来抓,全省船舶配套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全省船舶配套业通过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船用中高速柴油机、锅炉、救生艇、玻璃纤维等产量居全国首位。但我省船舶配套业还存在着船用设备总体配套能力不强、多数配套产品认证不全、品牌优势不突出和船舶中间产品生产组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近年来,世界船舶市场持续兴旺,未来5-10年,全球新船年均需求量将保持6000万载重吨左右,船舶配套市场总值预计达到800亿美元,船舶配套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和激烈市场竞争。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增强我省船舶工业竞争力,建设船舶工业大省。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战略机遇期,从我省船舶配套业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船舶配套产品本地化装船率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巩固提升一批优势产品,自主研发一批关键产品,引进开发一批高新产品,着力推进船用动力设备集群发展,着力推进船用重点设备二级配套,着力推进船舶中间产品社会化协作,着力推进船舶配套空白产品研发生产,建立健全营销服务体系,促进我省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方针原则。
1.重点发展原则。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围绕三大主流船型,重点发展船用动力设备和原材料两大集群,加快引进和研制船用自动控制系统和通讯导航系统等高端配套产品,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2.创新发展原则。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形式,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开放发展原则。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引进世界船东公认和国际一流船级社认可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生产经营全球化。
4.统筹发展原则。统筹船舶配套业和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循环使用、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开发节能环保型产品,促进持续协调发展。
(三)任务目标。到2010年,全省船舶配套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销售收入280亿元,利润2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本地化船舶配套设备装船率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原材料配套率达到80%;培育形成25家骨干船舶配套企业;建成20个省级和国家级船舶配套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形成15种省级和国家级名优产品;建立3-5个船舶配套工业园区,5家船用原材料加工配送中心,3家船用铸锻件加工中心,5家船舶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企业。到2015年,本地化船舶配套设备装船率达到70%,原材料配套率达到90%以上。建立形成与现代总装造船模式相适应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全球化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着力推进船用动力设备集群发展。以骨干生产企业为依托,通过新建或技术改造,大力提升船用柴油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打造船用动力设备集群。一是加快船用柴油机研发生产。支持骨干柴油机生产企业按照错位、有序竞争的发展战略,跟踪世界船用柴油机发展趋势和技术水平,重点发展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1-10万马力/台)、船用大功率中速柴油机(0.3-1.2万马力/台)和船用高速柴油机。到2010年形成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100万马力、大功率中速柴油机300台、高速柴油机3.5万台的生产能力。二是加快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曲轴研发生产。支持青岛海西湾船舶工业基地发展大功率柴油机曲轴,到2010年形成200根低速柴油机曲轴、500根中速柴油机曲轴的生产能力。支持骨干大型铸锻件生产加工企业研制生产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全纤维曲轴和大型船舶轴系舵系铸锻件,建立大型船用铸锻件加工中心。支持骨干柴油机生产企业提高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曲轴精加工能力,与大型船用铸锻件加工中心合作,建立形成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曲轴生产体系。支持骨干中小型铸锻加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技术,建立中小型船舶轴系舵系及甲板机械、锚泊机械铸锻件加工中心。
(二)着力推进船用重点设备二级配套。结合我省工业结构调整,适应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机电设备发展需求,为重点船用设备制造进行二级配套,延伸产业链。一是围绕青岛海西湾船舶工业基地骨干船舶配套企业开展二级配套。重点支持我省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等工业企业,为青岛海西湾骨干船舶配套企业的大马力低速柴油机、大型柴油机曲轴、甲板机械、港口机械、舱室机械等提供机电设备、铸锻件及其它零部件和原材料。二是围绕其它骨干船舶配套企业开展二级配套。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为船用柴油机、船用锅炉、船用制冷设备及救生艇等生产企业配套关键总成和零部件。
(三)着力推进船舶中间产品社会化协作。按照“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本地化配套”的发展思路,适应现代造船模式发展要求,建立船舶中间产品研发生产体系,推进船舶中间产品规模发展。一是建立船舶中间产品生产体系。引导造船企业构建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总装造船体系,分离中间产品生产,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中间产品社会化协作、专业化生产。培植若干个船舶分段、模块、舱口盖及舾装件等产品专业生产厂,鼓励进入船舶配套园区发展。支持中小造船企业发展船舶分段、模块、舱口盖等中间产品,培植专业化生产优势,为总装造船企业配套服务。抓好企业定位,形成集团带动、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中间产品生产体系。二是建立船用大宗原材料加工配送体系。支持大型骨干船用钢板、钢材、钢管、电缆、涂料、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船用钢板、钢材、管材、电缆、涂料、玻璃纤维等原材料配送中心,实现原材料定规格入厂。
(四)着力推进船舶配套空白产品研发生产。以重点船舶配套建设项目为依托,整合配套企业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构建空白配套产品研发平台,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快重点产品国产化进程。一是支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加快青岛海西湾船舶配套项目建设,研发生产甲板机械、船用螺旋桨、传动连接器、舵机等配套设备,填补省内空白。二是支持省内优势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国内外船舶配套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的合资合作,重点引进通讯导航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配套设备先进制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逐步扭转船用高端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认真执行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全面实施《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机械、电子、化工、轻工、冶金等相关行业要围绕我省船舶配套业发展,完善行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推进船用设备及原材料研发生产;青岛、烟台、威海3市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规划建设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培育船舶配套基地;支持大企业集团按照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实现与相关配套企业联合兼并,扩大配套规模和能力;鼓励专业相关、产业类同的中小型船舶配套企业重组建立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符合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列入省内发展重点的船用设备和原材料,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保有压方针,限制规划外项目建设,项目审批征求行业管理部门意见,防止重复建设。
(二)加大资金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船舶配套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抓好项目建设。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对实施重大项目的企业,优先推荐上市和发行债券。加大国际融资力度,提高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重点推进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大功率低速柴油机、青岛海西重工有限公司大型柴油机曲轴、青岛海西重机公司甲板机械及轴系、中船重工集团725所和青岛海德威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压载舱水微生物处理装置、淄博柴油机总公司船用大功率中速柴油机、莱芜钢铁集团总公司海洋工程用重型H型钢、威海怡和公司轴系舵系精加工、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船板加工配送中心、山东通裕集团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曲轴及大型传动轴铸锻件加工等项目建设,增强配套生产能力。
(三)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拓配套市场。支持船舶配套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研发生产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培育名牌产品。重点培育船用低、中、高速柴油机、锅炉、电机、风机、制冷设备、救生艇、记录仪、大功率低速和中速柴油机曲轴、传动轴、锚链(系泊链)、阀门、船板、电缆、涂料、玻璃纤维等优势产品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名牌,争创国际品牌。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单独建立或联合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或通过加强与国外船舶配套企业合资合作进入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鼓励企业扩大产品认证的范围,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指导船舶配套企业建立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支持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组建行业技术中心,形成配套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平台。推进产学研联合,支持产学研各方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组织。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高等院校,发挥学科优势,培养造就专业人才。落实我省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加强一线职工培训管理,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才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五)加强内引外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住国际船舶配套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加强与日本洋马、三菱重工、德国扎克、丹麦欧堡、芬兰瓦锡兰等国外知名大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开展船舶配套业招商引资活动,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品牌和管理经验,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推广淄博柴油机总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经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好省外国外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大力开拓发展空间。
(六)强化政策支持,优化配套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省政府每年安排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专项资金、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项资金向列入省发展重点的配套企业和产品倾斜。支持船舶配套园区建设和中间产品生产企业、船用原材料加工配送中心入园发展。船舶配套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资金,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船舶配套企业应用技术研发项目给予优先扶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船舶配套企业优先享受国家机电设备进口贴息政策。支持船舶配套企业扩大产品认证。
二是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船舶配套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落实国家有关促进产学研的税收政策,船舶配套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具体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自2006年1月1日以来,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设的船舶配套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所得税,免税期满后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项目、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船舶配套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整体或部分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国家和省船舶配套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船舶配套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提供贷款,重点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青岛分行将船舶配套业发展纳入融资支持范围,通过政策性贷款、外汇贷款等继续支持船舶配套业发展,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融资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青岛分行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船舶配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出口,提供融资支持。外汇管理部门根据船舶配套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提供用汇支持。有关金融机构优先安排船舶配套企业申报国债项目。政府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船舶配套企业自主创新,对省级以上立项的船舶配套新技术项目优先提供信贷支持。
(七)加强组织领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立由省经贸委牵头,省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外经贸厅、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有关市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建立健全船舶行业管理体制,推进行业技术服务平台、认证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促进全省船舶配套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