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东 船 舶 工 业 简 报
第3期(总第7期)
山东省国防科工办船舶处
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2008年8月6日
目 录
经济运行
● 2008年上半年全省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2008年上半年全省船舶工业主要指标排名
●行业动态
●全省船舶工业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
●全省船舶工业校企合作洽谈会在济南举行
●我省船舶配套业冲刺“十一五”目标
●船舶行业管理职能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 行业信息
●我省船舶配套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荣成船舶配套园三分天下
●我省船舶工业企业与院校合作初见成效
●济钢A、B、AH32、AH36球扁钢通过九国船级社工厂认可
● 领导论坛
●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山东船舶工业发展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 王军民
2008年上半年全省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省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造修船、海洋工程和配套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效益高速增长。列入统计范围的船舶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0.3亿元,同比增长73%;增加值30.9亿元,同比增长49%;销售收入134.2亿元,同比增长59%;利税12.9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出口交货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销售收入前五名的造船(海洋工程)企业有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威海船厂、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共计30.3亿元,占销售收入总额的23%;实现利润前五名的造船(海洋工程)企业有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蓬莱巨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计4.4亿元,占利润总额的50%。
二、造船三大指标总体运行平稳。实现造船完工量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0%;手持船舶订单7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目前我省骨干造船企业任务饱满,订单接至2012年。受国际造船新规范、国际金融波动、造船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承接新船订单时都较为谨慎,新船接单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上半年共新接船舶订单138.9万载重吨,同比减少65%。
三、船舶配套业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全省配套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1.5亿元,同比增长66%,销售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55%,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52%;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61%;利税7.4亿元,同比增长48%。生产船用钢板84.3万吨;船用中高速柴油机6285台/177.9万千瓦,出口844台/21.3万千瓦;船用锅炉356台,出口132台;船用阀门937吨;船用锚链32185吨,出口11131吨;船用航行数据记录仪339台,出口156台,舵机28台,铰链机39台,轴系锻件384.7吨。
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形势良好、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上半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同比增长92%,工业增加值5.9亿,同比增长37%,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税3.2亿元,同比增长39%。目前全省手持海洋平台17座,手持订单金额85.7亿元,其中出口订单11.2亿美元。能力建设方面,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成世界上最大的2万吨固定桥式起重机,使每个海洋平台的建造周期平均缩短2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获得美国机械工程协会颁发的“2008年最佳机械工程成就奖”。
五、当前市场分析、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今年以来,受美元贬值、船用设备及原材料大幅涨价、造船新标准实施等因素影响,造船成本不断攀升,这对新船价格保持高位运行起到了有利的支撑作用。虽然上半年国际造船市场出现预期回落,新船成交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总体仍呈现兴旺态势,根据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形势及影响因素判断,专家预测,“兴旺”仍是当前国际造船市场的主题,新船成交依然活跃,今年新船订单总量将会超过2006年,成为造船史上仅次于2007年的第二个造船高峰年。
当前,我省船舶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美元贬值和造船成本加大,特别是钢材价格的不断攀升,直接影响到造船企业盈利。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国际新船订单平均交船期为3年,3年前的船价及材料价格与当前相比差别较大。我省今年将交付的船舶一般是在2005年前后签订的,由于国际铁矿石价格由2005年36.7美元/吨上涨至2008年78.9美元/吨,导致了钢材价格不断上涨(由2005年的3400元/吨上涨至当前的7300元/吨),造船成本大幅增加,部分企业当初接单时对美元贬值幅度及成本增长幅度预计不足,船舶订单金额较目前市场价格要低,给企业盈利带来很大困难。二是企业生产、经营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设计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较低,造船方式落后,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粗放等。目前我省尚无具有一定规模的船舶设计公司,企业自身的设计水平又十分有限,船舶设计长期受制于省外及国外的设计院所;同时,造船方式、工艺水平以及生产管理水平落后,造成造船周期延长,甚至延误交船日期,给企业利润及声誉带来不利影响。三是专业人才资源紧缺。由于全球造船市场持续兴旺,我省造船规模不断扩大,造船人力资源供不应求,船舶设计、生产、管理、检验等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出现人才短缺的现象。从调研情况看,未来5年我省船体设计、轮机、船舶贸易等专业人才和技工人才需求量大。其中,船体设计需求1360人,轮机需求1606人,船电需求992人,其他相关专业需求1247人,铆焊工、钳工及船舶电工等技工人才需求量达到1.36万人。
受到美元贬值、造船成本大幅上涨因素影响,造船企业盈利空间不断缩小,我省造船企业除采取以非美元货币结算、争取船东加大前期付款比例、加快付款节奏、采取国家外汇政策许可的各种手段和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外,最主要的还是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水平,从接单、生产、融资等各个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具体措施有:一是指导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建造水平的船舶订单。船厂要扬长避短,批量承接技术相对成熟的船舶订单,并选择信誉好、付款能力强的大船东订单,不宜仓促调整产品结构,贸然进入技术难度大的船舶建造领域,以免因技术、管理等因素影响,导致交船延期。同时,在承接新订单时,要把人民币升值及设备、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结合自身生产能力进行充分考虑,提出合理报价;此外,为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我省造船企业也可考虑承接国内订单。二是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造船生产准备体系。船厂在开工造船之前,要在技术储备、人力资源、原材料和配套设备采购等方面制定详细计划,合理配置资源,要对船舶建造工艺、技术等实施进行详细周密部署,使那些可能延误生产节点的问题提前得到解决。三是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加强建造技术研究,探索新工艺、新方法,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引进先进造船技术,满足国际新标准、新规范要求。四是积极推进船厂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协调船厂主动与银行加强合作,拓宽融资渠道,与信誉好的金融机构形成稳定合作关系,保证船舶融资服务到位,降低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五是要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高校“两个积极性”,打造一批校企合作平台,培养我省造船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2008年上半年船舶工业主要指标排名
1、船舶工业三大基地销售收入排名
排名
地区
销售收入(万元)
1
威海市
312888(其中:造船业166814)
2
青岛市
251271(其中:造船业178123)
3
烟台市
212450(其中:造船业212450)
2、船舶工业三大基地造船完工量排名
排名
地区
载重量(吨)
1
威海市
119972
2
青岛市
68722
3
烟台市
29216
3、船舶工业6个聚集区销售收入排名
排名
地区
销售收入(万元)
1
荣成市
175019
2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18743
3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85292
4
蓬莱市
67080
5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43424
6
即墨市
11837
4、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排名
排名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万元)
1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115023
2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61572
3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46076
4
山东省威海船厂
40607
5
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
39618
5、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利润总额排名
排名
企业名称
利润总额
(万元)
1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17238
2
山东省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12958
3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8175
4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3565
5
蓬莱巨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2479
6、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出口交货值排名
排名
企业名称
出口交货值
(万元)
1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115023
2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70333
3
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
43886
4
大宇造船(山东)有限公司
43424
5
山东省威海船厂
42890
7、造船完工量排名前5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载重吨
完工金额
(万元)
1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80256
63852
2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0000
41005
3
青岛鹤顺船业有限公司
24200
26071
4
山东省威海船厂
19800
24500
5
蓬莱渤海造船有限公司
18000
11520
8、新承接船舶订单金额排名前5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订单金额
(万元)
载重吨
1
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
336287
600800
2
山东省威海船厂
138000
370000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工厂
114792
9600
4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107750
156108
5
荣成市造船工业有限公司
49509
65090
6
蓬莱渤海造船有限公司
30614
27200
9、手持船舶订单金额排名前5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订单金额
(万元)
载重吨
1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1439097
1313920
2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892337
3060000
3
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
693773
1526400
4
山东省威海船厂
420300
711400
5
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
258336
148240
注: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手持海洋平台订单11.2亿美元。
10、船舶配套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万元)
1
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只含船板)
357960
2
威海济钢启跃船材有限公司
59666
3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51641
4
潍坊柴油机厂(只含船机)
39131
5
淄博柴油机总公司
36468
6
淄博蓄电池厂
23958
7
青岛欧堡工业锅炉有限公司
20599
8
德州恒力电机有限公司
12463
9
淄博锚链有限公司
11880
10
青岛锚链有限公司
11638
全省船舶工业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
6月21日至22日,省政府在青岛市召开全省船舶工业工作会议,传达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 总结近两年船舶工业发展情况,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我省抓住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把船舶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全省海船制造能力达到18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制造能力达到40万标准吨,海船完工量69.4万载重吨,目前手持订单727万载重吨,主要造船企业订单接至2012年。船舶工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王军民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要求各重点市政府和广大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发展船舶工业对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快创新型山东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创新思路措施,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创船舶工业发展新局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我省区位和比较优势,大力推动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单纯追求做大向注重做强做大转变,由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依靠要素投入向注重科技创新转变,由造修船为主向注重造修船、海洋工程和配套业协调发展转变,努力建设有山东特色的船舶工业体系。要突出工作重点,加快实施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着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着力推进船舶工业基地建设,实行定向招商引资,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资源整合,做到扬长避短、错位竞争。着力推进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巩固发展优势产品,加快开发引进空白产品,促进配套企业聚集发展,努力提高省内产品配套率;着力推进船舶及配套品牌建设,重点发展中小型船舶、海洋工程、船用动力设备、船用原材料四个产品集群,尽快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
王军民强调,推动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协同配合和政策支持力度。要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各部门责任,强化调度考核,切实形成强大发展合力。
会议组织参观了青岛海西湾造船基地,授予青岛北船重工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船舶工业先进企业,命名山东交通学院等7家单位为船舶工业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命名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即墨、蓬莱、荣成市为船舶工业聚集区。
会前,王军民会见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客人,青岛市市长夏耕陪同会见。
全省船舶工业校企合作洽谈会在济南举行
5月25日,省教育厅和省国防科工办在济南联合组织召开全省船舶工业校企合作洽谈会,促进造船企业与有关高校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省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国防科工办王超英主任指出: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把船舶列入重点发展的“七个产业链”,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船舶工业发展。省委书记姜异康亲临海西湾视察,姜大明省长专题听取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情况汇报并作重要指示,王军民副省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扶持工作力度,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但与沿海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中还存在造船模式落后、配套能力总体不强等问题。
船舶工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造船市场持续兴旺,我省造船规模逐步扩大,加之外资企业不断进入,造船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尽管我省有的高校设立造船专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但与造船企业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解决制约造船业发展的人才紧缺问题,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两个积极性”,打造一批校企合作平台,培养我省造船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正在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高校设立造船专业,支持有条件造船企业与有关高校共同建立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造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广泛吸引各级各类造船专业技术人才。对校企合作搞得好的学校和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泰山学者”工程建设将向船舶工业企业倾斜。企业和高校应该抓住机遇,探索建立“互利合作、双赢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和产学研联合,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省船舶工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我省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省教育厅高教处张鹏程处长介绍了当前我省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充分肯定校企合作在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管理与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要求有关高校进一步加强协作意识和服务宗旨,本着“把学校建成车间,把车间建成学校”的理念,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用人才,争取尽快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我省10余所高校和27家造船企业参加洽谈会,就共同关心的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合作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磋商并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我省船舶配套业冲刺“十一五”目标
针对船用设备总体配套能力不强、多数配套产品认证不全、品牌优势不突出和船舶中间产品生产组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我省日前要求有关地市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抓好配套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力争“十一五”后三年,省内配套设备装船率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
我省要求有关地市继续巩固发展船用动力设备等优势配套产品,着力提高产量和开发新品种。重点要求荣成等6个船舶工业聚集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著名配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配套园区建设,支持船舶分段、模块、管子等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和船材、电缆、涂料等原材料配送中心入园发展,逐步实现船用零部件产品化入厂和船用原材料定规格入厂,提高船舶生产的社会化协作水平。
为加快发展二级配套产品,我省决定重点支持冶金、机械、化工、轻工、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的优势企业,进入青岛海西湾基地和省内重点配套企业的配套体系,为其提供相关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此外,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开发省内空白配套产品,重点研发生产甲板机械、船用螺旋桨、舵机以及通讯导航、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今年2月,我省印发了《关于加快山东省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省船舶配套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销售收入280亿元,利润2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本地化船舶配套设备装船率达到70%,原材料配套率达到90%以上。
据了解,2007年我省船舶配套业发布实施的50个配套重点产品项目中,目前已有5个项目研发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14个项目正在研发和建设,19个项目正在进行技术对接。
船舶行业管理职能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国实行大部制后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29日挂牌,并于7月2日下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长李毅中公布了“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人员)方案并对方案作了详细解析。据了解,方案中,工业相关司局分成了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和消费品工业三大司,其中装备工业司承担通用机械、飞机、船舶、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管理的有关职能。自此,船舶工业行业管理职能正式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省船舶配套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我省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努力提高省内配套产品装船率,船用关键设备生产取的新突破、重点配套产品技术合作及研发取得新进展。一是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生产船用大型曲轴23根,现手持订单120根,交货期已排至2011年,用户包括沪东重机、韩国STX等国内外造机企业,从目前生产能力看,今年产量有望达到45根,超额完成40根的生产任务;二是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山东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曼柴油机公司签署了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技术合作协议,将引进曼公司的27/38、32/40系列柴油机技术,投资生产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功率涵盖了2500-10000马力,并将于明年底投入生产,潍柴由此成为国内唯一拥有船舶动力全系列化产品的企业;三是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已将12台新一代WD615斯太尔船用发动机交付国外用户,该机型由中国重汽在传统斯太尔船用柴油机的基础上研发而成,借鉴了中国重汽重型卡车使用的节能Ⅱ号发动机的技术,最低油耗为192克/千瓦时,比国内传统斯太尔船机降低10%以上,新一代WD615型船机不仅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其主要零部件与传统机型也可以互换。
荣成船舶配套园三分天下
据悉,荣成市在荣成经济开发区、俚岛镇、石岛经济管理区建设的三个船舶配套工业园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入驻。此外,该市还依托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在龙眼港出口加工区规划了3平方公里的园区,重点发展船配产业。
位于荣成经济开发区的船舶配套工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30平方公里,园区内道路、供电、供水、供气、排污、通讯(“六通”)等配套设施齐全,已有数家船配企业进驻。俚岛船舶配套园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总投资50多亿元,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目前该园区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入1.3亿元,实现“六通一平”,韩国渡南船舶配件、KEM船用除湿机等近10个船配项目已经入驻园区。石岛船舶配套工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园区周边方圆5公里内分布着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等19家规模造船企业,这些船企手持订单400多亿元。该园区目前已经新建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还包括供暖);园区规划建设框架结构标准化厂房16幢,目前已竣工并可投入使用的有8幢;已引进上海、温州、泰州、台州等地投资者开发的船用变压器、通风设备等5个项目。
此外,该市还依托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在龙眼港出口加工区规划了3平方公里的园区,重点发展船配产业。
根据《荣成市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该市将重点发展船舶舾装设备、甲板机械、船用管系3个船配产业集群。到2010年该市船舶配套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本市船舶设备配套率达到20%以上;到2015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品种相对齐全、营销网络相对完善的船舶配套产业体系。
我省船舶工业企业与院校合作初见成效
目前,我省有4所本科院校和5所职业学院设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每年招生规模1800人左右,为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批专业人才。
省交通学院自2003年开始培养船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5年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并与威海船厂、黄海造船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出一条与船厂联合培养人才的路子。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进行合作,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技术研究,双方合作开发面向船舶建造企业的ERP管理系统去年5月正式运行,有效解决了船厂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生产定额管理、采购管理、结算管理、库存管理、库存核算等存在的问题。该公司与山大华天软件公司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面向船舶制造行业的PLM管理系统,并列入国家863计划。该项目对于地方中小造船企业应对涂装新标准的挑战,转换造船模式,提高参与国际造船市场竞争能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目前,该项目正处于调式阶段,估计在2008年底投入使用试用阶段。
青岛造船厂与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合作研究开发的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拉锚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实现科学合理锚唇/穴优化设计,彻底摆脱木模拉锚试验,降低了企业成本。与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焊接技术方面进行合作,研制开发适合船舶行业的自动焊机。与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专升本教学班于2008年3月开班。
济钢A、B、AH32、AH36球扁钢通过九国船级社工厂认可
今年上半年,济钢开发的220×12mm以下的A、B、AH32、AH36球扁钢正式通过中国、英国、美国、法国、挪威、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九国船级社工厂认可,为公司船用型材用钢增加了新品种,为公司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世界造船市场需求旺盛,为了满足客户要求,公司领导审时度势,充分抓住良好时机,销售、研发、生产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于2007年12月在一炼钢-中轧厂产线成功开发了180×11mm以下的A、B级球扁钢,并通过了中国船级社的工厂认可,目前已经生产近5万吨。为进一步适应市场要求,公司于2008年4月开始进行球扁钢扩大认证工作,认证范围扩大到了九国船级社,认证规格扩大到220×12mm,认证等级扩大到AH36。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山东船舶工业发展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 王军民
船舶工业是关系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产业。近几年,山东省抓住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重大机遇,把船舶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2007年,全省海船制造能力达到18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制造能力达到40万标准吨。今年上半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0%,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发挥优势,努力推动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增强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山东发展船舶工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但对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面对世界造船业发展的新形势,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船舶工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全省造船业规模小、布局散、实力弱,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不强;重整船制造轻产品配套、重海船轻渔船的问题比较突出,省内产品装船配套率不高;船舶设计力量薄弱,技术人才紧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合力发展船舶工业的氛围还不浓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视差距,找准问题,进一步增强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一,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是调整优化我省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工业结构明显偏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船舶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够拉动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有效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挥我省的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工业结构,必须大力发展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船舶制造产业,围绕造修船和船舶产业链发展上一批好项目;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在船舶制造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抓好船舶工业发展,就是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只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把船舶工业做强做大,就能够为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是发挥我省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造船业转移的需要。目前,世界造船中心已从欧洲转移到东亚,并加速向中国转移。在连接我国大连、山东、上海以及日本、韩国的区域内,集中了占世界85%以上的造船经济要素,形成了“世界造船金三角”。我省毗邻日韩,海岸线长3200多公里,深水港湾众多,地处“金三角”腹地,且夏天不热、冬天不冻,发展船舶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发展环渤海、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只要抓住用好这个战略机遇,发挥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积极承接世界造船业特别是日韩造船业转移,就一定能够后来居上,把我省建成我国重要的造修船基地。
第三,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是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更好地建设海上山东的需要。21世纪被专家誉为“海洋世纪”,世界各国围绕海洋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省九次党代会在总结“海上山东”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作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培育壮大船舶工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因为船舶工业是重要的临海工业,更重要的是,船舶工业的发展,可以为我们发展港口航运、远洋渔业、海洋化工、海上油气开发、海上旅游及海洋科研等,提供不可或缺的装备支撑。如果我省船舶工业发展不上去,就很难在“海洋世纪”竞争中有更大作为。比如港口,没有一定规模的造修船厂为支撑,大型船舶就不可能在港口停泊、维修,港口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第四,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山东的需要。船舶工业是技术密集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领域。它集中融合了航天航空、自动化、卫星导航、通讯、微电子等诸多高新技术门类,涉及水声、光学、电子、激光、自动化、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等300多个专业学科,还具有军工与民用结合特点。如此密集的高新技术集中在一个行业,为开展自主创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课题。要通过船舶这个载体,进一步整合我省科技资源,发挥好高校和大企业的作用,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船舶工业真正体现出山东制造的总体水平。
第五,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是扩大我省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在2007年我省手持的海船订单中,出口订单占订单总量的97.5%。船舶产品单体价值量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是扩大出口的重点。但目前船舶产品的出口比重还比较小,2007年仅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额的3.5%,主要原因是我省本土化装船率不高,只有20%左右。随着我省配套企业的发展和本土化装船率的不断提高,船舶及其配套产品出口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机电产品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几年我省积极招商引资,许多外资造船项目在我省落地。继续鼓励外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快发展,继续引进国外造船配套企业来我省投资设厂,共同打造山东造船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新优势。
二、进一步创新思路措施,推动我省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发挥优势,培植特色,突出重点,强力突破,加快实施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努力建设有山东特色的船舶工业体系。在工作指导上,要适应造船业战略转型的新要求,推动船舶工业由单纯追求做大向注重做强做大转变,由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依靠要素投入向注重科技创新转变,由造修船为主向注重造修船、海洋工程和配套业协调发展转变,为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到“十一五”末,力争形成造船能力6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400万载重吨,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55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递增20%以上,将山东建成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发展船舶工业关键在技术、人才。尽管近几年山东交通学院等院校开设了造船专业,青岛、威海等地的高校加紧与有关高校合作,企业技术投入逐年加大,但总的看,我省造船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研发能力薄弱。我们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解决好技术支撑问题。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集团的合作,建设好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采取股份制形式,建立行业性技术中心或技术联盟,开展基础技术、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对符合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条件的,要积极组织申报并给予重点扶持。特别是督促企业落实技术创新税前抵扣政策,提足用好研发资金。要推广威海船厂与芬兰德他马林公司合作设计的经验,引进国内外技术人才,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做好大型海洋工程装备、豪华游艇、公务船艇、远洋渔船以及内河船舶的技术研发工作,着力突破船舶设计这一重要瓶颈制约。二是开展校企合作,调动企业高校“两个积极性”,解决好人才紧缺问题。要积极推广这次会上命名的校企合作示范单位的经验,针对专业人才和技工人才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有效机制。要支持有条件的省内院校与省外、国外有实力的院校合作设立造船专业,支持造船企业与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定向培养和订单培养等形式,大力培养我省急需的船舶设计、研发、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人才,以及高级技工人才。对校企合作成绩突出、贡献大的,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要坚持培养培训与引进相结合,积极支持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吸引各类高水平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参与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能力。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解决好工艺装备问题。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船舶工业、推进节能减排为目标,帮助企业凝练一批好项目,筹措技术改造资金,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装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特别是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工程,树立一批ERP管理样板企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抓住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引导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推行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生产,切实转变船舶工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大力推进船舶工业基地建设。船舶工业基地是推动船舶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十五”以来发展,我省初步形成了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基地的青岛黄岛区、即墨市、烟台经济技术开放区、蓬莱市、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荣成市6个聚集区,但总体来看,基地建设规模不够大、科技水平不够高、集聚配套能力不够强,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切实搞好规划。要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基地建设规划,做到准确定位、扬长避短、错位竞争、体现特色,避免一哄而上和无序竞争。要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着力抓好6个聚集区的发展,使之成为全省船舶工业发展的示范区。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的关键是项目,没有项目支撑,规划就是一纸空文。各有关市、有关部门要立足长远,抓好项目筛选和招商引资,不断增加项目储备。要进一步抓好项目落实,并不断凝练推出一批新项目。要改进招商引资办法,围绕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进行定点招商,把国外省外的造船及配套企业吸引到基地中来,通过引进外资提高我省造船水平。对在建项目要实行包保责任制,指定专人靠上服务,齐心协力解决好项目审批、征地、拆迁、交通、供水、供电、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按期投产达产。三是抓好资源整合利用。坚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方针,把船舶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和“保”的对象,优化土地配置,整合现有资源,用好存量土地,优先保证船舶项目用地用海,促进基地发展。建立完善面向基地的科技、金融、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研究设立保税港区、保税物流中心和保税仓库,促进社会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要素高效流动,为基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大力推进船舶配套产业发展。配套业是船舶工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配套业,就没有强大的造船业。要认真贯彻国家《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我省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努力提高省内配套产品装船率。第一,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从我省配套业现状出发,重点发展好三个方面配套产品:一是巩固发展船用动力设备等优势配套产品。包括高中低速船用柴油机、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全纤维曲轴、船用锅炉、船用机械,以及船用钢板、管材、涂料、内饰材料等,着力提高产量和开发新品种。二是加快发展二级配套产品。重点支持冶金、机械、化工、轻工、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的优势企业,进入青岛海西湾基地和省内重点配套企业的配套体系,为这些一级配套企业提供相关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搞好二级配套,延伸产业链条。三是积极组织开发空白配套产品。要推广青岛海德威科技公司围绕市场需求开发船用配套产品的经验,引导企业开发我省空白的配套产品,重点研发生产甲板机械、船用螺旋桨、舵机以及通讯导航、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配套设备,提高我省配套产品技术水平。第二,着力抓好配套园区建设。要紧紧围绕造船基地建设,结合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建设一批船舶配套园区,发展配套产业集群。特别是6个聚集区,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著名配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配套园区建设,支持船舶分段、模块、管子等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和船材、电缆、涂料等原材料配送中心入园发展,逐步实现船用零部件成品化入厂和船用原材料定规格入厂,提高我省船舶生产的社会化协作水平,推动造修船及配套协调发展。第三,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抓住国家鼓励配套企业对外开放、国际配套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的机遇,推动配套企业与国际知名厂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资合作,积极承接国际配套业转移,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要用好国家进口扶持政策,扩大急需的技术装备、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进口。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配套企业在省外境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开展跨国跨省生产经营。积极开展配套产品认证,扩大配套产品的认证范围,使更多的配套产品进入船舶设计机构和船东采购范围,增强配套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能力。力争到2010年,全省船舶配套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省内配套设备装船率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
(四)大力推进船舶品牌建设。品牌是一个地方和企业形象的象征,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市场信誉的标志。随着船舶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竞争必将走向品牌竞争。目前,我省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居全国前列,但造船企业和配套企业品牌较少。为此,必须在船舶行业加大名牌战略实施力度,大力培育发展船舶及配套品牌。一是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意识,做精做强优势产品,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按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四个产品集群”的要求,重点支持骨干造船企业做精做强10万载重吨以下的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客滚船、远洋渔船、游艇,加快培育发展中小船舶品牌;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海上钻井平台、大型海洋钢结构、浮式储油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品牌;支持船舶配套企业加快培育发展船用柴油机、曲轴、锅炉、大型发电机组等动力设备品牌和船用钢板、焊材、管材、电缆、涂料、舾装件等船用原材料品牌。力争到“十一五”末,培育形成10-15个船舶及配套品牌。二是落实品牌建设帮扶措施。要把培育船舶及配套品牌作为工作重点,摸清企业底子,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形成品牌培育梯队,分批推进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和争创名牌的保证,强化质量基础工作,健全完善质量计量保证体系。特别是认真执行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积极争取各国际船级社认证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三是搞好品牌宣传。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通过主流媒体和信息网络,抓好名优企业和名优产品宣传工作。要组织企业积极参加行业性、国际性展示展览及研讨交流活动,为品牌企业寻求更大发展空间。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船舶工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发改、经贸、科技、教育、财政、国土资源、信息产业、海洋渔业、外经贸、环保、统计、工商、质监、税务、海关等多个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协调难度大。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搞好协调服务,努力形成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各重点市、县(市、区)政府要建立由分管领导挂帅、船舶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全行业发展形势,研究制定有利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大扶持政策落实力度。各有关市、省直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省发改、海洋渔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土地和海域使用规划时,要优先考虑造船业发展需求,信息产业等部门要支持船舶工业信息网站建设,提高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金融机构要指导造船企业通过市场手段、技术手段或委托银行开展货币互换等方式,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及人民币汇率上升等问题,并面向符合条件的造船企业积极开展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业务。海关要支持造船及配套企业进入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发展,并在设立保税仓库方面适当倾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海关申请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检疫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为企业进出口通关提供便利。工商管理部门要在企业注册登记、商标管理等方面开展预约服务,税务部门要对符合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企业及时办理出口退税手续,质监部门要抓好产品质量标准管理,并会同海事、国防科工等部门推进配套产品认证,统计部门要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健全统计体系,定期发布统计信息。三是加强工作调研和检查调度。今年以来,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国际造船新标准实施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省船舶工业盈利水平下降。有关部门要加强研究,探索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制定应对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要注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好典型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各部门落实扶持政策的情况,各级政府要及时检查调度,该表彰奖励的要表彰奖励,该批评处罚的要批评处罚,努力营造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船舶工业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