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份,我省船舶工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基本稳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行业发展形势更加严峻。

    一、全行业主要指标增长势头进一步减弱。1-9月,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4.2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下降54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降低30和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60.7亿元,同比增长6%,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降低41和2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下降54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降低31和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增幅下降41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降低125和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1.5亿元,同比减少7%,增幅下降53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降低93和15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下降81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降低42和15个百分点

    二、造修船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新船成交持续低迷。1-9月,全省造修船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4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销售收入165.7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利税11.2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出口交货值128.9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造船完工量51万载重吨,主要产品有:6700辆汽车运输船、25000吨重吊散货船、30000吨散货船、2000米车道/1600客位大型客滚船、1300TEU集装箱船等。新承接船舶订单18.7万载重吨,同比减少89%。

    三、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船舶工业新的增长点。全省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7.8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行业的29%;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全行业40%;实现销售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行26%;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行业34%。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蓬莱巨涛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7%、110%。全行业共交付海洋石油平台4座,各类工程船舶26艘。现手持自升式、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订单13座,大型深海起重铺管船、钻井平台生活驳船、投石船等订单3艘,合同金额总计25亿美元。

    四、游艇制造业经济指标大幅下滑,但优势企业竞争力增强。1-9月份,全省统计范围内游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69万元,同比减少11%;实现工业增加值3636万元,同比减少59%;实现销售收入4891万元,同比下降38%;实现利润143万元,同比下降74%。今年以来,青岛立行车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危中求机”,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资金优势,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我省游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1-9月,该公司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4%、211%、211%、72%,分别占到全省游艇制造业的61%、81%、23%、73%。目前,该公司正在研制185英尺双体豪华游艇。

    五、船舶配套业出现负增长,但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随着金融危机对造船业影响的不断加深,船舶配套业同样受到较大影响。1-9月份,全省船舶配套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5.9亿元,同比下降16%;实现销售收入106.4亿元,同比下降17%;实现利润6.4亿元,同比下降32%;实现利税10.3亿元,同比下降26%。特别是船用钢板产销量及价格严重下降造成配套业整体指标大幅度降低。尽管全省船舶配套业总体呈现下滑态势,但部分产品产销率却大幅度提高,生产船用中高速柴油机1.6万台/496万千瓦,同比增长72%/88%;同时,大型低速柴油机已投放市场,预计年内交付20台;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电子海图和大型中速柴油机全纤维曲轴等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研制顺利,预计明年可投放市场,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