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济南消息 按照教育部规定,部属高校逐步“去本地化”,在属地招生比例将减至30%,这对山东省高考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阵痛。不过,昨日有好消息传出,工信部、山东省、威海市已经签订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共建后的哈工大(威海)在山东的招生比例将至少提高三个百分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哈工大三大校区之一。该校创建于1985年,前校名为哈工大威海分校。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从哈尔滨迁至威海,与威海分校合并。2002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为进一步加快哈工大(威海)的发展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经过协商,决定共建哈工大(威海)。2月1日下午5点半,三方正式签字。根据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哈工大(威海)为桥梁,围绕山东省关于蓝色经济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与山东省的产学研合作。山东省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哈工大(威海)建设和发展的力度。威海市政府在全面落实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十一五”期间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哈工大(威海)的支持力度。


  协议签订后,哈工大(威海)将继续依托哈工大的人才和学科优势,重点建设好船舶与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及电子信息、汽车等学科和专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育一流创新人才,办一流特色学科”的发展目标,为山东省蓝色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在招生方面,哈工大(威海)将在政策允许条件下,招生政策和录取分数线将向山东省考生倾斜。据介绍,共建后,哈工大(威海)在山东投放的招生计划比例将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三分之一,至少提高三个百分点。记者了解到,2009年哈工大(威海)本科计划为2400人,在山东省投放了715个计划,占招生计划总数的29.97%。如果2010年哈工大(威海)本科招生总计划不变,预计将在山东省投放800个计划,比2009年增加85人。在部属高校“去本地化”招生形势下,山东考生家门口上好大学的机会逐渐萎缩。山东省此次与工信部、威海市共建哈工大(威海),对广大山东考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