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造船企业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业绩,船舶出口创出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我国全年船舶出口283.6亿美元,同比增长44.92%;船舶进口24.8亿美元,同比增长93.55%;船舶进出口总额308.4亿美元,同比增长47.91%。
与2008年相比,2009年三大主流船型出口次序发生变化,散货船取代集装箱船排在第一位,出口额为89.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1.6%;油船居第二位,出口额为7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7%;受运力过剩、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影响,集装箱船出口额仅为33.8亿美元,排在第三位,占出口总额的11.9%。从具体船型看,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共有9个:15万吨及以下散货船出口额为6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65%;6000TEU及以下集装箱船出口额为32.6亿美元,同比下降35.93%;10万吨及以下成品油船出口额为29.7亿美元,同比下降2.75%;15万~30万吨散货船出口额为23.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04%;15万~30万吨原油船出口额为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92.16%;机动多用途船出口额为17.5亿美元,同比增长71.37%;15万吨及以下原油船出口额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5%;浮动或半潜式钻探、生产平台出口额为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03%;拖船及顶推船出口额为10亿美元,同比增长86.61%。
我国船舶共出口到15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有7个,在1亿美元以上的有33个。其中,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和德国排在我国船舶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前3位,出口额分别为50.4亿美元、46.4亿美元和22.9亿美元。亚洲和欧洲是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额分别为138.3亿美元和82.9亿美元,各占出口总额的48.77%和29.22%,同比分别增长42.77%和20.18%。
在主要造船省份中,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北京、广东、湖北、山东、福建等9个省市的船舶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其中,江苏、上海和浙江分列前3位,出口额依次为62.9亿美元、56.3亿美元和4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49%、56.47%和33.98%,这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船舶出口的最大基地。
在经营船舶出口的企业中,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的有10余家。其中,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排在前3位,3家企业出口船舶金额合计约占出口总额的20%。
在2009年我国船舶进口中,15万吨及以下散货船进口额最大,为7.5亿美元,同比下降9.53%;供拆解的船舶及其他浮动结构体名列第二,进口额为7.4亿美元,同比增长452.23%;浮动或半潜式钻探、生产平台位居第三,进口额为6.96亿美元。日本、新加坡和韩国排在我国船舶进口国家和地区的前3位,金额分别为10.6亿美元、7亿美元和2.6亿美元。
来源: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