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企业“生产车间”。
秋高气爽,大海扬波。 开发区大宇造船海洋有限公司厂区一片繁忙。这家由世界第二大造船企业––韩国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独资建设的船企,自两年前投产以来一直满负荷生产。该公司副总经理李丙华告诉记者,他们去年的年产值达3.5亿美元,预计今年可达4亿美元。 大宇造船逆势飘红,是烟台船舶及海洋机械制造业踏浪前行的生动写照。今年上半年,全市船舶及海洋机械制造业完成产值72.1亿元,同比增长20.2%。 因海而生、依海而存的烟台,正抓住发展蓝色经济的机遇,高扬海洋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风帆,积极发展龙头带动、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船舶工业体系,向“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的目标阔步迈进。
“绝活”拉动新增长点 造船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无论是海洋油气与矿产资源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及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海洋运输和海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都依赖于海洋工程的发展。眼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整个造船行业开始企稳回升,海洋工程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对一个滨海城市而言,发挥好船舶制造优势,必将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烟台,绵长的海岸线水深石坚,是建港造船的优良港湾,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船企前来投资。在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云集了来福士海洋工程、大宇造船、中柏京鲁船业等22个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全市年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能力25万吨,造船能力22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能力30万吨,一个生机勃勃的造船带已强势隆起。 世界级船舶制造企业的落户,带动了一批世界级工程的惊艳亮相:9月12日,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中海油服COSL PIONEER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顺利完成全部试航任务,成为我国建成并交付的第一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调试能力完全可以和韩国、新加坡世界一流船厂相媲美。在此之前,世界第一条半潜式游艇专用运输船、第一艘圆筒形储油加工船等一系列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也都诞生在烟台。 “要想在造船这样的高端产业中‘站稳脚’,必须要有自己的‘绝活儿’。”市海洋经济发展推进委员会副主任杨少军介绍,造船企业要拥有竞争力,必须形成自己的产品优势。目前,我市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在国内船舶行业的优势已经凸显。眼下,全市海洋平台订单占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25%,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专注造大船、特种船、高附加值船,努力适应市场需求,正是我市船企寻求突破的一种表现。”杨少军说。
“加减法”点燃新引擎 造船作为一种高端产业,辐射力、拉动力大,资本、技术、人才密集。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烟台造船企业巧做“加减法”。 “减”,减的是落后产业、落后产能;“加”,加的是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一加一减,见证的是造船企业成功转型。 莱福士船业有限公司拥有的2万吨桥式起重机是世界上最大的吊机,可用于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钻井平台。以往常规建造钻井平台的方法是用100吨、300吨等低吨位起重设备,把上百个模块重复叠加到30多米的下浮体上,要在高空长期作业。这个起重机的研制成功,使得所有的分段安装都能在低空条件完成,然后一次性地将最高2万吨以下的总段,提升到70米的高空安装,这样,每个平台的建造周期可节省半年时间。公司项目经理庞红伟表示:“吊机建成,改变了传统钻井平台的建造方法,对中国乃至世界海洋工程项目建造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无独有偶。蓬莱中柏京鲁船业依靠独特的技术人才优势提高研发能力,淘汰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传统船舶制造工程,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远洋渔船和特种船舶,影响深远。该企业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 (下转第二版) 加大投入改造升级配套设备设施,引进建设船舶配套企业,拉伸产业链条。预计整个项目达产后,可年产高附加值船舶12艘、海洋工程钢结构产品50000吨,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9亿元,带动就业4000多人。 眼下,尝到科技创新“甜头”的烟台船企,纷纷加大投入,根据全市制定的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改进生产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今年,包括中柏京鲁船业造修船设施、龙口三联海洋工程制造等26个技术改造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中集集团也投资5亿元建设海洋工程研发中心,为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1-6月份,全市预计完成船舶业技术改造投入4.95亿元。
“龙头”引领产业集群 “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这是烟台船舶产业集群的形象说法。一个产业要想提高竞争力,不仅取决于骨干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也在于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烟台造船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把产业链条‘拉长’,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形成产业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市经信委主任孙涛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船舶设计、物流配送及配套零部件生产,拉长产业链条。 中柏京鲁、来福士、大宇等10家船企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吸引了同类行业、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纷纷向龙头企业周边聚集,“龙头”拉动作用明显。眼下,来福士海洋工程、京鲁船业二期等新项目正在培植船舶配套产业体系,打造临港造船产业基地,带动了16个船舶制造企业云集烟台;大宇造船,更是引来14家关联配套企业相继落户,投资总额达6000多万美元。 中小企业在龙头企业拉动下蓬勃发展,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眼下,烟台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大船舶工业基地之一。其中,开发区以大宇造船为龙头,引进国内外船舶配套企业50家;到2015年,将形成船舶2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装备10万吨的生产能力,船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蓬莱市以中柏京鲁船业、渤海造船、巨涛重工为重点,建设北沟镇、经济开发区两大船舶配套园区,引进船舶配套企业30家;到2015年,将形成造船3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装备10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 产业聚集效应优势的发挥,加快了全市船舶工业体系的快速崛起。预计到2015年,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达到45万吨、船舶制造能力达到550万载重吨, 船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40%以上。
来源:烟台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