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游艇展近期将在上海拉开大幕。游艇经济,又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有专家推测,我国船艇工业蕴藏着超过25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也有人分析,它可以为120万人创造就业机会。然而,今年游艇展已经办到第16届,海外游艇巨头每年像候鸟般飞来飞去,被喻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的游艇业,却仍然显得若即若离。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艇分会理事长杨新发昨天发布产业趋势,标题就是“中国游艇产业,期待下一个五年”。游艇业是否到了“启航的时刻”?
   
代工生产难成大器
    按照国际通行的模式,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后,游艇产业也会随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按这种说法,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且这些地区水域资源富饶,游艇产业本该风生水起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拥有逾360家玻璃钢复合材料船艇制造企业,其中游艇制造企业约80余家,去年出口达到2亿美元,尽管生产增速不低,可基本还是以OEM(代工生产)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每年的游艇展虽开在家门口,但主角依然是欧美大牌。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的游艇业受到金融危机和世界产业转移影响出现衰退迹象。今年初,青岛立行公司以1310万欧元的竞标价收购意大利品牌游艇企业。有人建议,中国企业应更多地通过收购、合资等途径吸纳国际资源。然而,驾驭国际资源,需要的是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不少业内专家分析,我国游艇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对国际品牌和市场运作都不熟悉,“买回来的鸟未必会养家”。
  
 政策、管理难题待破解
    作为高端制造业和休闲业,游艇业的牵引作用很大。国家旅游局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游艇作为发展水上旅游的重要载体,上海市“十二五”旅游规划也提出将重点发展“水上旅游”,其中包括游艇、游船及邮轮。国家发改委在近日发布的鼓励发展产业目录中,把游艇业纳入鼓励支持的产业。
    其实,我国在产业发展中关注游艇已经有较长时间,但政策多停留在宏观层面。除了涉及制造业外,游艇业的管理部门更牵涉到水上公安、交通运输、旅游和地区政府等多个层面,谁来牵头制定政策,如何形成管理合力,都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同时,游艇的市场运作方式也比较贫乏。杨新发说,有消费者提出,游艇市场可否提供合伙买船、租赁玩艇、合同抵押贷款等服务,但目前这些领域还都是空白。数家游艇经销商也表示,目前国内游艇消费市场的确看涨,但客户群仍是以企业客户为主,游艇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交际工具和炫耀手段,奢华的“光圈”让普通人对游艇望而却步。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