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青岛开发区被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认定为12个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之一,国家将出台新的政策支持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发展。 据悉,位于青岛开发区的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2001年起开始建设,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总规划面积超过8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基地内现有骨干制造企业13家,龙头企业包括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公司、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等。海西湾内在建或投产项目包括北船重工造修船基地、港口及船用机械、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武船重工特种船舶、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的造修船坞有7座,海洋工程滑道有10条,大型龙门吊11台,已形成年造船500万载重吨、修船200余艘、海上石油生产平台16座的生产能力。全部建成后,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将形成造船能力668万载重吨,海洋工程钢材加工能力50万吨,修船能力200余艘,形成年销售收入近700亿元人民币的巨大经济规模。 按照“造船与修船相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相结合、造船与配套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青岛海西湾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聚集了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129家,规模以上企业62家,形成了以船舶修造为龙头的大型产业集群。基地内拥有生产配套企业约500余家,其中国内较大的配套商有中国机械工业化施工公司、中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等。基地内共有技术研发中心或其他各种研发机构17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4家,市级技术中心1家;科技人员1300余人,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5亿元,获得国家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 据统计,2010年,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7亿元,造船完工量150万载重吨,研发费用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28%、37.4%、148.4%、21.6%和44.4%。2011年上半年13家骨干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1亿元、资产总额23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其中完成技改投资37亿元,销售收入59亿元、出口交货值4亿美元、利税总额1.3亿元,从业职工总数2.3万人。 青岛海西湾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已作为我国三大重点建设基地列入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防科工委《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青岛海西湾地区建设成为大型中低速柴油机、曲轴生产基地”。青岛开发区获批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后,将依托海西湾优越的自然条件,通过政策和配套支持,引导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企业向海西湾汇聚,把海西湾打造成世界知名,全国最大、配套功能最完善的船舶制造产业基地,助推山东省船舶制造产业迈上新台阶,跨入大船制造大省。 |